//code //code //code //code

【名家觀點】融入外部創新 找出新成長曲線

【名家觀點】融入外部創新 找出新成長曲線

日前台灣大哥大新任總經理林之晨上任,提到要形成台灣大加速器,培養新創成為台灣大集團第二到第四成長曲線的助力。他點出了企業追求成長應該更重視外部創新、更有系統的與外部創新來源合作,以維持本身的創新成長動能,剛好與台大創創中心去年開始推動的企業垂直加速器想法不謀而合。

過去企業發展創新事業多半來自內部,優點是可以擁有競爭者沒有的技術、可控程度高及溝通成本低。隨著競爭環境、科技變化速度變快,只由內部創新速度已經跟不上、創新的程度也不足。另外,因為創新的失敗率高,跨領域創新可能性變多,若是所有新事業專案都養在企業內部,企業也無力支撐逐漸增高的失敗專案成本,外部創新在新事業發展的各階段就變成是必要的方法。

台灣企業原處於半導體、資通訊產業的領先地位,外部創新的能力不足,可能是過去接連錯失網際網路、移動網路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市場的重要原因。

從BCG「The most innovative companies of 2018」名列前茅的公司我們可以看出外部創新的重要性。例如排名第一的Apple在2010年用2億美元併購Siri;排名第二的Google在2006年以16.5億美元收購Youtube,這些併購案都對Apple、Google的公司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就算處於創新速度相對慢的食品業的雀巢(排名50名),也成立Terra食農加速器,藉以挖掘可以合作產生新營收的新創公司。

對於想加強外部創新能力的企業,建議可以從外部創新的幾種方式思考,如授權、聯合開發、企業創投、合資、外包、併購、以及最近幾年常用的競賽、黑客松、及加速器。

多數人知道新創團隊成功率低,一般企業新事業不管內外部創新,難度也極高。台灣企業因為過去多半仰賴內部創新,並沒有建立完善的新事業發展流程與管理方法,執行時會出現不少問題,這裡提出兩個比較重大的問題:一是企業成長方向並未經過良好的策略擬定流程,內部沒有形成一致的共識及設立相關KPI,在外部就算找到好的新事業機會,在內部跨部門推動時即會受到阻礙;另外一個問題是尋找了許多可能的合作機會,但沒有適當的流程管理內部跨部門及外部新創團隊的合作,以至於無法順利推動,最後產生真正能貢獻營收的新事業。

新事業發展的成功關鍵在如何提高新事業發展過程的品質,建議企業針對內外部創新,建立新事業發展的能力、創新容錯的組織文化、對的組織設計、及適合的管理機制,才能提高新事業發展的品質,確保各階段有足夠的專案能順利往下進行,而不是只選擇對的媒合平台。

根據過去筆者在跨國公司大中華區擔任策略與新事業發展工作及成立台大創創中心企業垂直加速器的經驗,不論是外部新創或企業內部新事業發展,最重要的事都是透過不斷地跟客戶驗證,迭代出能夠解決客戶痛點的解決方案,好的新事業發展機制可以加速這個反覆驗證的過程。

建議企業可以與具有新事業發展經驗的垂直加速器合作,招募與企業成長方向一致的新創團隊,並形成虛擬的新事業發展團隊,以增加新事業案源、加速新事業發展、及減少新事業發展所產生的成本。企業唯有提升內外部創新的能力與能量,才能在獲利的產品成長停滯前,找到下一個成長曲線,成為永續經營的創新企業。(作者為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近期文章

相關網頁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