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code //code //code

企業和新創合作,常見的誤區有哪些?

先前我們談到企業如何從外部尋找成長動能,也介紹了落地的流程與具體的執行方法。我也曾反覆提到,企業必須從自己的核心能力與真實需求出發,才能找到合適的新創團隊與合作夥伴。

那麼,究竟如何釐清自己的需求呢?下面就來跟大家談談目前企業在與外部團隊合作時常犯的錯誤、發展創新時常見的問題,以及推動創新轉型的4大要素。

「我要的你沒有,你給的我不需要!」

多數企業在外部尋求新創的合作機會時,大多是派員參與Demo Day,希望找到做得不錯的新創團隊來合作。但是大部分的新創不盡然能符合企業當下的需求,究其原因,往往都是因為企業本身沒有釐清自己處於哪個發展階段、有哪些需求,以及這些需求應該對應到什麼樣的新創團隊。

前一篇的討論中,我有介紹過下面這張企業發展新事業的流程圖,每一個不同的發展階段,都有他的特性與應該達成的里程碑。而不同階段的需求與重點不同,適合的新創團隊類性也不同。

釐清自身需求、清楚評估不同階段的新創發展是成功關鍵,而且必須由企業來做,因為新創團隊不會知道企業內部的流程,以及他們此前的發展階段。

2021.8.19 台大創創中心 Demoday 中大型企業現身說明轉型過程,現正報名中

(企業發展成長動能的分階段流程。圖/曾正忠提供)

當企業內部的專職人員對於新創團隊類型,乃至於自身的發展階段,皆缺乏相關認知,那麼他們在看新創時,就很難找到合適的團隊,就算找了外部團隊進來,也不清楚要讓他們做什麼。這樣一來,成功率就會非常低。

舉例來說,孵化器與加速器尚處於前期的發展階段,當企業以市場驗證的需求與標準去檢視他們時,就無法正確評估其價值。要找到對的新創夥伴,有時還須派出專業領域的研發人員,因為只有他們才知道實際需求,並能對於潛在的合作對象做出正確評估。

不過,目前台灣大部分的企業仍缺乏相關認知,或只想要與已獲得市場驗證的新創談合作,但對於能夠證明自身價值的新創而言,此時的投資卻很可能不是他們最理想的合作模式了。

換句話說,當企業使用錯的標準與新創談合作,即使派了很多人去參與Demo Day,或積極接觸新創圈,卻往往難以開花結果。

點燃創新引擎,從4大面向著手轉型

要推動創新,企業須同時從4個面向推動轉型,才能收穫好的成效,分別是:「策略」、「組織」、「人才」,以及「文化」。

1.      策略

「策略」是企業未來成長的方向,如果策略不清楚,就很難去和外部的團隊合作,因為你根本不曉得該去找誰。「要有清楚的策略」聽起來似乎非常基本,但實際上,目前只有很少數的公司有從「策略」去擘畫未來的發展方向。

「策略」不應該是老闆自己拍腦袋決定,或是先在腦海描繪一個願景,然後再由同事以此去寫報告,以為這樣就能找到發展方向。

制定策略要從市場研究做起,從市場中尋找未來機會,藉著看看自己的企業還缺了哪些成功要素,設法去把缺少的部份補起來,方法當然也包含與新創合作。

2.      組織

「組織」往往反應出企業對於新創的重視與理解程度,從架構和相關單位的最高負責人的位階,即可窺見一二。

企業發展新事業,根據與核心事業的關聯程度可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完全獨立於既有事業體之外的,直接向企業組織領導者匯報;另一種是與既有事業相關的組織,設置於現有的事業單位之內,通常被命名為「新事業發展部」。

這兩種不同性質的單位在組織架構上必須明確區分,否則會無法判別他們和現有單位的遠近關係,造成找錯人、資源配置與核決權錯置等問題,直接影響創新轉型的成敗。

在台灣,許多的企業往往會把那些從既有事業發展出的新事業和應該獨立的事業體混合在一起,這對於組織而言是不健康的。當一個與企業核心業務關聯性低的新創單位被放在原有的事業群裡面時,很難被重視,畢竟事業群追求短期成效,需要長期經營發展的新創單位不容易分到資源。

唯有正確的組織分工,才能使團隊發揮各自的功能,並收穫應有的成效。

3.      人才

「人」可以分為內部人才與外部招募。以內部人才來說,首先要找到擁有風險新事業開發能力、願意接受未知挑戰且具備創業家精神的人才,將其培養為新事業開發者,而非去把一個習慣追求穩定發展與既定規範的人培養成創業人才。

然而,具有「創業家精神」的人並不多,因此企業人資必須要能掌握找到招募外部創新人才的方法。

不過,當新創人才被招募到文化保守的企業時,若組織運作仍維持在傳統的模式,短期內仍無法留住人才。對此,企業可以考慮將人才留在外部,以專案進行合作,如此一來,會比直接把人招進企業還要能收穫轉型成效。

4.      文化

「文化」的面向因關乎企業對於創新的態度,雖然改變的時間較長,卻是驅使企業成功轉型的關鍵。

如何型塑企業的創新文化呢?舉辦企業內部的創新競賽等活動是一個不錯的方式。競賽除了能為組織收穫許多不同的新點子、營造出企業「鼓勵創新」的氛圍,還讓員工的在參與的過程中,開始形成對於「創新」與「容錯」等詞彙的共識。

畢竟不同的人對於相同的詞彙有認知差異,因此,要塑造企業共同文化,首先要使認知一致,如此也有助於降低夥伴之間的溝通成本,並且幫助企業招募到合適的人才。

改變要落地,即刻就要著手進行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企業想要推動轉型,無論是發展創新或是想要與新創合作,都必須「從做中學」。創新有方法,但不能僅是停留在理論與概念,否則上再多課程,都是空泛的理念;唯有實做,才能真正驅動改變。

此外,改變是一個連續性過程,需投入相當資源,包含時間。許多時候,你可能認為自己已經付出了許多成本,為什麼卻沒有成效呢?對於這個疑問,我期許企業能多一點耐心──只要你已經在道路上,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終能有所收穫。


台大創創中心陪你看見轉型成長的下一個可能!

如果您是中大型企業高階主管,想藉由外部創新找尋企業成長動能或解決轉型問題

歡迎填下此份表單,將有專人與您聯繫:

(TRP團隊採訪整理)

文章來源:台灣產業創生平台

訂閱台灣產業創生電子報:https://tw-ren.neticrm.tw/civicrm/mailing/subscribe

近期文章

相關網頁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