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創創中心自2019年初啟動企業垂直加速器以來,最在乎的就是如何為新創公司開拓更廣泛的驗證場域,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曾正忠指出,「新創公司要自己在外頭敲定與中大型企業的合作案並不容易,原因在於洽談前期很難跟關鍵決策者面對面,以至於整個過程埋下了更多不確定性。」
為了協助新創公司能更順利地介接中大型企業的驗證場域,8月26日台大創創中心主辦「Startup Panel Discussion」,舉辦地點位於101大樓,透過分享新創與中大型企業的合作案例,讓在座新創公司的核心人物們重新溫習邁向創業成功的要素,以及如何與中大型客戶建立關係、藉此加速驗證的腳步。
活動一開始,台大創創中心執行長曾正忠從過去擔任創投以及輔導新創公司的豐富經驗當中,總結出兩項重要的訊息,第一,新創必須循序漸進,一再嘗試從消費者的回饋中了解真正的痛點和需求,藉此驗證每個創業假設是否能夠成立,緊接著再依據驗證結果修正產品或服務;然而,初創事業的客戶數少、能接觸到潛在客戶的管道也少,所以在缺乏實地驗證市場需求機會的情況下,誰有足夠的能力來支持新創打好創業基礎呢?
本場活動就以台大創創中心的企業垂直加速器為例,邀請到合作企業友達光電新事業暨投資管理總部副總經理楊本豫,和台大創創中心校友團隊– AI智慧零售新創選優科技創辦人劉憶涵,到場分享軟硬整合的驗證案例。
大企業有資源、規模大,但做起新創卻不一定能嚇嚇叫
友達光電在去年 3 月成立新事業投資部門,朝大健康、智能製造、智慧零售、循環經濟等 4 大方向布局,楊本豫表示,過去台灣的電子產業都是在做高度的垂直分工,每個人做自己最善長的零組件,然後用規模經濟去把產品的性價比做到極致。
但,這幾年來這種成功模式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思維應該轉換成如何垂直整合進到某些垂直的場域裡面。去年12月,台大創創中心與友達光電合作成立企業垂直加速器,就是以上述前三項作為主要題目,其中智慧零售強調的是發展零售商軟硬整合的解決方案,也因此讓友達光電與選優科技結緣。
你可能會問說,為什麼一間二十多年歷史的大型企業,還需要透過跟新創合作來找下一波成長動能呢?楊本豫表示,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大企業資源很多,理所當然做新創應該是嚇嚇叫,但事實上大企業的決策框架是很難改變的,而新創公司卻能幫助大企業激發創意,讓思維更有彈性、跟新世界接軌。
引領新創前進驗證場域,中大型企業有門路
劉憶涵笑著說,「友達其實蠻open-minded,直接邀請我們到竹科的總部上班,把我們軟體解決方案帶去做測試」,到那邊之後,還有了意料之外的收穫,「我們發現,不單單是只有做軟硬整合的測試,還可以和相關部門主管以及業務一起開會討論,以便了解相關客戶的需求以及值得發展的潛在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友達光電在布局智慧零售已經形成網絡,選優科技只要專注在自己的強項即可,不用包辦一條龍的所有服務。
此外,她也透露合作前後的觀察,以前在跟中大型企業簡報時,很容易一直強調自己的技術架構和優勢,但在跟友達光電合作的這段期間才意識到,其實企業更想知道你的商業模式能帶來的價值是什麼;而且如果創業的大方向跟企業的方向截然不同,那就很難談成合作。
然而,比起創業的漫漫長路,在台大創創中心的program輔導期間也只有短短的6個月;可是在友達光電與選優科技的用心投入之下,讓我們三方的合作關係才有機會延續到program結束之後。
耐心溝通,循序漸進的過程,才能延續這段關係。楊本豫強調,絕對不能只用傳統的經營績效指標來看待新事業或新創公司發展的成敗,而必須設下里程碑,然後定期檢視達成的進度,否則用過往的方式來評估,無論是企業本身的新事業發展或新創公司都很難熬過去。
所以,大型企業除了提供新創做場域驗證之外,也能透過新創接軌外界的新思維,「而且只要新創公司的產品有一定的成熟度,我們就有機會把你帶到國際市場」;像我就跟Hannie(劉憶涵)講過,你趕快練功,看有沒有機會從職業棒球的1A直接升上大聯盟,這也是我們互相許下的期望」,楊本豫回應到。
以人為本 營造互助合作的新創生態
而劉憶涵也有感而發地說到,在進駐期間最特別的就是這裡的「人」,舉例來說,當初除了想與友達光電在智慧零售領域開展進一步的合作以外,也如我們所願地找到一位領域切合的業師,他是一位前知名運動品牌零售商的高階主管,非常適合引導我們修正商業策略。